作者:陈泽云 詹淑线绿美广东交流会暨第三届广东“双碳”达标先锋研讨活动在羊城创意产业园召开。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詹淑线日,由广东省林业局、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2024绿美广东交流会暨第三届广东“双碳”达标先锋研讨活动在羊城创意产业园召开。
在以“绿美广东谋发展”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上,来自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政企学研代表就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开出了“金点子”。
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低碳环保之风吹向各行各业。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科创投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骆志刚表示,企业端、政府端、消费端“三箭齐发”,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如今,越来越多制造型企业意识到,节能降碳不是负担而是红利,不但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效能,还能构筑起深厚的绿色竞争护城河。”骆志刚表示,以制造业为例,其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增加绿色清洁能源消纳,有利于降低用电成本,还可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扣减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使用量,满足能源双控要求,国际上又能够达到大型国际供应链准入门槛,或是在项目招标中满足绿色供应链采购要求。
从政策层面看,可采用“胡萝卜+大棒”策略,即同时兼具激励和约束。他解释称,2013年,广东真正开始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主管部门依据企业的生产规模、能源消耗等因素,给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如果一个高耗能企业的碳排放配额用完了,它就需要从市场上购买更多的配额,花费成本可能会很高;反之,一个企业的碳排放配额还有剩余,它可以将其卖给别的需要的企业。这相当于通过‘碳市场’构建了类似‘奖惩’的机制。”此外,骆志刚还表示,企业还应积极拥抱绿色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带来的低碳改造机会,抓住当前国家鼓励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降低能耗,同时引入配额合同管理模式享受政策红利。
同时,消费者的角色不容忽视。骆志刚建议,能够最终靠积分制度、兑换商品、折扣优惠等方式鼓励绿色消费,从而反向促进企业从供给端为消费的人提供更好的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构建环保、友好、健康的消费体系。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树木学教研室副教授秦新生指出,随着绿美广东行动的开展,广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美广东,应着眼于长远,科学规划,特别是要把生态保护中的关键科技问题提炼出来,持续研究,真真正正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里面的实际问题。秦新生表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绿美广东的建设需要多部门联合,高效运作,梳理出当前制约发展的核心问题,比如林业生态基础性研究欠缺问题、人才短缺问题、经费短缺问题等,并进行重点击破。
作为高校教授,秦新生特别强调,科学技术离不开人的作用。“我们怎么平衡经济发展跟生态保护,找到一个平衡点,打造一个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人才培育机制,这是最重要的。”据介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是华南农业大学最早设立的一个学院,目前已建立起了本硕博林学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为广东省源源不断输出林业人才。
在秦新生看来,生态建设的人才从本科开始培养是不够的,应从幼儿园就开始抓自然教育,让环境保护的概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个人自发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实践中,“我们推进绿美广东,不只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能够正常的看到成效,而应该着眼于长远,科学规划,持续研究去做这件事情,这对整个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如何有效激发活力,让企业更积极地投身于绿美广东的建设中?广东省工商联经济科技与信息部二级调研员李茂添表示,近年来,省工商联格外的重视非公有制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树立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具体的实践中,李茂添表示,今年全省工商联积极开展“绿美广东民企行动”“五个一活动”,即通过发出一份倡议书、开展一次认种认养认捐活动、开展一次植树活动、建设一批主题林活动、开展一次宣传活动等。引导全省非公有制企业热情参加义务植树、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等活动,让他们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主动扛起绿色低碳发展的使命。
此外,通过宣传倡绿、植树添绿、环保护绿等多种形式,省工商联全方位讲好关注森林、保护生态的广东故事、粤商故事,赋予植树造林以文化内涵,推动形成人人爱绿、积极植绿、自觉护绿、民企兴绿等生动局面,实现企业未来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赢。如何广泛推动公众参与到绿美广东的事业中来?李茂添建议,“可以以绿美广东为主题,通过举办摄影、文学(诗词)、国画等形式开展征文比赛或举办画展,以上述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民企参与绿美广东行动、双碳达标践行者的宣传。”
广州交易集团旗下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广州碳交中心)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定的碳排放配额有偿发放及交易买卖平台,也是大湾区唯一兼具国家碳交易试点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的双试点机构。会上,广州碳交中心副总经理何炜表示,广州碳交中心在助力推进“绿美广东”上责无旁贷。据何炜介绍,自2013年广州碳交中心作为试点单位开启中国首次一级市场配额拍卖以来,目前已累计成交碳配额达2.25亿吨,交易金额达64亿元,交易规模持续居全国同类机构首位,成为国内首个配额现货交易额突破60亿元大关的试点碳市场,碳配额现货年交易量位居世界前列。
在碳金融方面,当前,广东碳市场已初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备的碳金融理财产品体系,先后推出配额抵押融资、配额回购融资、配额远期交易、配额托管等碳金融理财产品和相应业务模式,截至2023年末,经广州碳交中心开展的各类碳交易金融业务已达271笔,涉及碳排放权规模5624万吨,实现融资超4.8亿元。据介绍,2024年4月,由广州碳交中心牵头编制的广东省区域标准《碳配额抵质押融资指南》已正式对外发布,更多碳金融理财产品创新研究有望加快落地。
为进一步推进碳普惠,广州碳交中心已搭建碳普惠竞价和交易买卖平台,有效连接碳市场控排企业和粤东粤西粤北生态保护地区,为粤东粤西粤北生态保护提供激励和补偿,截至2024年3月31日,为贫困村、苏区老区、民族地区创收约3823.32万元,为林业碳汇项目业主创收4797.53万元。
何炜透露,在原有的钢铁、石化、水泥、造纸、航空五大行业之外,今年广东碳市场新纳入了数据中心、陶瓷、港口三个行业195家控排企业,“我们将积极努力配合主管部门推动新纳入行业控排企业开户、培训、履约工作,推动新行业市场化服务的拓展”。
在稳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应如何确保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何波祥提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选育种、营造林、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生态监测等多个学科。“首先是精准划分类型,根据现有林分情况,宜造则造、宜改则改、宜补则补、宜抚育则抚育。其次,树种选择要精准、要科学,合理选择建群树种和辅助树种。第三,要控制高大乔木的比例,原则上高大乔木比例不能超过总株数的40%。此外,还要精准实施混交,模拟自然群落的混交方式,建群树种与辅助树种形成共生关系,构建复层混交林;还要加强精准施肥、精准评价生态效能。要实现森林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还需要大家长期的努力,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何波祥说道。
在推进县、镇、村级的绿化任务中,应当聚焦哪些核心领域?何波祥认为,县城绿化方面,要重点抓市民公园、广场、机关单位、学校及县城到高速公路出入口两边的绿化景观提升。镇圩大多分布在在小公园、小广场、单位、学校及闲置地等区域。乡村绿化更侧重房前屋后和庭院以及路边、村边和水边等。县城和圩镇绿化以添绿为主,村庄绿化要以增效为主,注重绿化与乡村产业相融合,科学配置乡土树种和经济林果。旨在提升城乡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